坚守综艺大千继续“折腾”搞笑视频抖音
在满足生存所需和创作者追求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,大千选择坚守在「综艺」这个赛道,同时「全面拥抱短视频,全面拥抱抖音,拥抱真实。」
今年年初,B站up主@PUAI_001 的一条AI年度总结视频成为站内爆款。视频中,五个AI人有模有样地回顾了2024年热点事件,大多数图片、音乐、场景、文本都由AI实现。其效果让B站网友评价「代表了国内AI视觉影片最高水准——有审美,有内容,有深度。」
这个账号的背后,是综艺制作公司大千影业。几个月后,大千在抖音上线》,出现了综艺史上首个观察AI数字人生活的大胆尝试——240、241两期节目的短片内容都使用AI制作完成,艺人来观察他们数字分身在平行时空的生活,也让更多人了解到AI制造艺人分身这个应用场景。
同时,除了从2022年开始把直播当做自制综艺的内容一环之外,今年大千进一步探索直播的可能性,为李莎旻子定制了直播音乐节目《旻天星期八》、为《创造营亚洲》第二季制作直播内容,近期还为内娱爱豆自发组织的团体线下活动Back to Street制作短直内容,希望孵化出一个成型的体系内容。
不断尝试的大千,还在继续为综艺寻找新的可能。在综艺领域,大千是对市场风向变化最为敏感的团队之一。作为大千的CEO,在对综艺价值和质量的坚持之上,赵林林是一个勇于拥抱新变化和新风向的人,在公司内部也创造了鼓励创新的氛围和机制。「可能目前来看,我们的很多尝试都不算成功,但未来是新路子来开辟的。」赵林林说。
作为最受行业认可的后期公司之一,从2021年开始,赵林林就意识到综艺公司仅靠后期业务支撑所要面临的风险。由此,大千目光转向前期。先有《闪亮的日子》成为最早成功的分账综艺,又通过《欢迎来到蘑菇屋》打开了会员综艺的可能性,带动群像综艺成为新的内容创作风向。在此之后,大千面向C端建立起自己的厂牌认知度,拓展综艺IP衍生品等新的盈利方式。这种未雨绸缪,为大千后续面对综艺市场的突变提前准备了「盔甲」。
在当下,综艺这一品类受到了媒介形态变化、经济形势、技术更迭的多重冲击。从C端来看,长视频面临着用户内容消费习惯的迁移;在B端,品牌投放的转向,直接导致综艺项目上新难。「找新的出路」成为综艺人的主要命题。
要不要继续在综艺行业坚守?应该如何坚守?许多综艺人离开综艺创作,将业务拓展到其他领域。比如团播,已成为很多综艺人新的风口和尝试方向,赵林林认真研究之后,坦诚地说,「我们做不了这个」,他补充道,「在没有前辈走出来之前,我们还是专注自己擅长的。」
找到生存所需和创作者追求的平衡点,大千仍然坚守在「综艺」这个赛道,选择「全面拥抱短视频,全面拥抱抖音,拥抱真实。」比如,大千的一个主要IP《闪亮的日子5》就来到了抖音。在「全面拥抱」之前,赵林林曾通过蓝天下制作的直播综艺《你们说了算》感受到短视频所具备的势能,「几小时点击量就超过以前两期节目的播放量,作为创作者,被更多人看到,不就是你追求的吗?」
作为一家强调「离用户更近」的综艺公司,在意识到不同内容平台之间「有壁」之后,大千迅速将重心放在「感知新生态」之上。赵林林反复和团队强调,「我们还是要想清楚到底用户是谁?我们要做用户感兴趣的内容」,并身体力行地带动团队创作者探索创作者IP。
AI和轻量化的个人IP内容,是从技术和内容维度,大千所尝试的新方向。大千有了专做AI的团队,尝试发展AI虚拟账号和艺人AI分身。在内容创作上,赵林林认为围绕个人IP做的轻量化的内容更可持续,内容直播是大千想要补上的另一条腿。「当下内容的传播介质不再单一,除了录播能力,直播能力在触达更多用户这一点上同样重要。」
在与赵林林的几次对话中,我经常听到他提及罗PD等韩国老牌综艺人的名字。比如这一次他提到,在抖音头部直播IP《木森大舞台》的MC身上,他看到了刘在石、李秀根那一批老MC做综艺时的劲头——「为了给观众带来快乐,我可以做到什么程度。」尽管市场一片混沌,但这种提及背后,能感受到他对综艺人这一创作者身份不变的自我认同,和仍在燃烧的创作热情。
他觉得,综艺能让观众收获欢笑和感动,能让一些优秀、有趣的人走到台前,也能让身为创作者的自己获得成就感。「对三方都有价值,那就做呗」,赵林林说,「把心思放正,你就持续做,很多事情都是在你没想到的情况下成了。当你太功利的时候,反而结果未必如愿。」
以下是《新声Pro》(微信公众号ID:xinsheng-pro)与大千影业CEO赵林林的对话节选:
赵林林:现在70%还是做后期,市面上许多S级节目是我们来承制。有两到三个创新小组做综艺的前期策划,还有一个短剧团队在做横屏精品短剧的孵化,接下来还会上两部反诈的剧,我们做出品和编剧制作。
现在市场有很多不确定风险,所以我们会转而做一些小体量的项目,招商期短,快速响应,内容制作和沟通上也更加灵活。
赵林林:是一个转型方向,当下客户没那么多预算,又看重综艺在内容上的品牌效应,相比于找一些大流量艺人让成本很高,不如转而做一些小而美的内容。
比如我们给蚂蚁森林做的短综艺《重生之我在2005年种树》,就是想用一种趣味化的综艺的载体把植树普及给大家。这种项目从立项到落地播出就一个月。
赵林林:是的,我们现在在做个人IP打造,比如和吴克群共创的短综《请记住我》,前段时间给《创造营亚洲》第二季做的直播,还有给李莎旻子做的直播综艺。
我觉得更长的节目不如这些内容能够持续,围绕个人向的内容比较轻,而且又主for艺人,专属于某个垂类,有自己的受众。
赵林林:更多是营销向的考虑。原来传统的长视频平台推曝光的机制其实不太适合《闪亮》。现在基本就面向抖音用户,有完播率、跳出率等指标,影响推荐指数。
这种思路会影响到制作。 比如开头要吸引人,结尾引导大家一键三连,可以通过内容优化换取免费流量。有的内容曝光量就会很高,比如陆虎婚礼那一期有5000万+播放量,谢兴阳的「通便教程」转发超过60万人次——这是很可怕的量,这些明确的数据很直观的告诉大众,这档节目有很多人正在观看且会默默发给自己朋友。
所以第一,内容形式和排布上,可能拿掉两分钟就能增加5万播放量,不匹配短视频节奏的内容就剪成卡段分发。
第二,在抖音做内容要接地气,因为抖音观众群太大了。大众会更偏爱抽象搞笑、轻松共鸣的内容和题材。
此外,适应抖音生态,我们也在尝试和抖音达人做共创,比如给有金夫妇拍婚纱照,让大家看到云南恋综背后的故事,数据也是非常可观。
不同生态是有壁的,如果要在平台发展你就要有感知和了解。执行制片告诉我,这一季闪亮播到三分之一,就已经完成整季的播放目标了,你会实实在在感觉到你的观众变多了。
赵林林:《闪亮》以分账的形式在腾讯已播出四季,从营销的角度,已经没有更新的方式可以去转化流量。所以我们综合各大平台生态的特点,选定了抖音。同时抖音也觉得节目内容质量不错,接地气又靠近年轻人,就像他们的slogan「记录美好生活」。而且节目的市场和内容也符合抖音的调性,因此在抖音很快立项、招到商了。
赵林林:《闪亮》的总导演绿鱼、《快发》的总导演赵浩在自媒体平台都有公开的账号,我们发现,账号下的评论不仅能及时听到观众的意见,也能变相地感受市场对内容选择。有些东西必须要自己做了,感受才比较深。
赵林林:这是我们这一季的创新点,和即梦合作既是适应抖音生态,也因为我们合作的工作室PUAI本身也在尝试AI。
我们是即梦的超级创作者,他们会第一时间给我们分享新的技术。《闪亮5》立项前即梦专门给我们一套方案,分析之前的素材,再输入指令,就能立马输出这个人的动态视频。
对于即梦来说,技术进展是一方面,也需要内容去「讲故事」,被更多人认知到。所以我们这个中国第一个AI综艺,也能向更多年轻人普及AI可以做到什么程度。
赵林林:PUAI的主理人是《闪亮的日子》里陆虎和晨艺的PD王紫民。关注到AI的变化之后,他自己开了@PUAI 这个账号。去年年底,他和闪亮的几个PD花了快两个月做了2024年度总结那条视频。
赵林林:其实我们是用了年终汇总这种熟悉的形式,融合了当下的热梗。这里面有一定技术难度,比如生成这么多人,还能做交互,让每个人的嘴型贴合。从内容上,大家会觉得,这些AI比我自己的讲的还有意思。
因此也给了我们启发——原来大家会舍不得这些AI角色。那能不能给他们做单独的账号,持续输出?虽然当下难度还是有点大,因为编剧持续创造内容才是这些AI角色长期「存活」的关键。
赵林林:在AI技术的基础之上,PD要对故事的走向做一些引导,很多创意都要人工去调试。你提出一个需求,AI会出方案,但你还要不断调试、驯化它,最终精细化调整出你的内容。
赵林林:目前基本是全职,岗位分布在剪辑、导演和后续合成。前期大家开会讨论创意定方案。接下来就是执行,文字生图,图生视频,进行剪辑,再做合成。合成是因为有些镜头AI没法实现或者效果不好,就要靠CG去实现,毕竟还是要保证镜头质量和内容连贯性。
赵林林:他们目前已经在承接各种AI广告和宣传片。但是现在产量还是有限,很难批量化。毕竟大多数客户对于使用AI的认知还是便宜,但是对我们来说也只是减少了灯光、摄影等小部分的成本。
所以总的来说,并不是个营收的业态。但未来有没有空间?我们觉得还是有的,AI的价值不仅仅是在「降本增效」上,只是我们还需要继续摸索。现在也有人来找我们做AI综艺,或者一些AI虚拟人。
赵林林:客户主要看的还是你的创意,因为随着技术普及,你的上限取决于审美和创意,反而对内容人的要求更高了,不需要想法平平的人。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一个挑战。
赵林林:目前是在探讨数字分身未来的商业化运用。比如和一些艺人合作数字分身,探索更多应用场景,一旦有应用有流量,用好的内容赋能,也有可能有商务。其次就是运营纯虚拟人,就像2024年度总结里的五个人。
赵林林:目前你看到的所有的节目样态都可以用AI做,比如AI分身做恋综。如果AI分身普及,只要有授权就都可以做。
赵林林:对于所有用户来说,想要看到的售后内容是有可能实现的。包括我们也可以做AI人的选秀。但是除去内容创作层面,可能这中间就需要探讨伦理和法律道德的问题了。
赵林林:有的,这里有很大想象空间,但大不大胆取决于平台的选择,也要看艺人对AI分身的接受度。
赵林林: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全力拥抱短视频,拥抱抖音。现在大千探索的方向就是AI还有个人IP这样的短内容,直播是个人IP的一个手段。
赵林林:我们要补一条腿,因为内容要找到多种传播介质,直播是重要的一个。以前做录播,对直播就缺乏了解。但我们没有想把他做的多么大。
赵林林:我们最初所有目标都是给节目做宣发,带货也是做宣传同时安利客户的产品,更多还是为了节目。
除此之外,我们在尝试找一些适合做直播的人,可以即时和观众做互动的内容。比如最近给李莎旻子做的直播综艺。
赵林林:李莎旻子主持能力比较强,熟悉直播又喜欢音乐,就想到可以做一些音乐内容,比如和好友聊音乐。
我有一个比较强的感受,抖音上的人都是活人,如果能为你停留十分钟以上,基本接下来就有可能成为粉丝,并且为你日后的演出消费买票。
做《闪亮5》,我们团队内部经常反复强调,要弄清楚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?要做用户感兴趣的内容,不能自以为是、自我感动。
我们做抖音,就是在拥抱真实。我们以前都看不到数据,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看我们,大家的反馈到底是如何的。更不知道这些流量是否可以直接有转化的可能。之前我自己给直播剪了一个短视频挂小黄车,两周有10万播放量,同步也能卖出上千单的产品。有些东西只有自己做才知道结果。
赵林林:当时参与《你们说了算》直播综艺,也在那里感受到了「红利」。节目几个小时点击量就已经顶两期节目播放量了,太恐怖了。作为创作者,你肯定希望你的东西被更多人看到。这不就是创作者想要追求的吗?
当下社会环境,很多人都会把闲暇时光放在抖音的短视频、直播上,那平台上的每一个账号,就相当于创造了无数个电视台。
我们当时还去西安看了《木森大舞台》直播,特别震撼。前十分钟就10万+在线万人同时在看。这个级别已经接近十几年前的《星光大道》了,一场直播基本上亿级的量。
MC主持的节奏,情绪的把控,都是传统主持当下很难驾驭的。比如他会随时根据现场情绪做节奏调整,面对很多素人,如果担心垮掉,就马上加速,访谈下一个,上嗨点。整个过程就像已经剪辑好的综艺成片,这个MC就是难以复制的核心。
赵林林:节奏把控的基本功吧。传统电视主持人和抖音直播MC,换一个平台需要的节奏也不一样,抖音还是节奏快。就像是前段时间,《闪亮的日子》和刘畊宏直播间合作,我们在现场的每一个人,都会不自觉地的跟着跳起操了。
在《木森大舞台》MC身上我看到以前刘在石、李秀根那波老MC做综艺时的使劲儿,他们就是这么干的——为了给观众带来快乐,我能努力到什么程度。
赵林林:当时主要是要给他们做一个放下防备的轻松场景,就像我们做《闪亮》一样,在和艺人沟通、环节设计上我们自己有一些经验吧。
比方说几分钟内的节奏点,可能录节目不会那么精准,但是直播就需要精准把控,有哪些互动点,哪些可以拉流量,这些是需要预埋设计的。
赵林林:观众的观看习惯也在变化,大众会更在意及时互,直播时可以更直接看到你的评论,形成互动。
赵林林:关注过,已经和很多人聊过了。但我们做不了,那是另一个江湖。我之前还跟抖音的人在聊,其实这条路还没跑出来,我们也不适合,就先把自己这块做好吧。
赵林林:和平台的人交流比较多,看有什么新的玩法,尤其是直播。比如前段时间在关注TVB的《艺员新训》。
赵林林:会,一直在关注食贫道,因为本身内容质量高,我们出国拍摄内容时也会参考他是怎么拍的,只有几个人的团队怎么让镜头那么丰富。包括他也是个人iP,面向C端能吸引大家主动充电,做得很好。
我自己就是分享平台新动态,商业转化的信息。我们做综艺的信息口比较窄,木森大舞台好多人都不知道,其实人家已经是抖音头部了。
赵林林:我觉得创作的出发点更多是因为某个事或者某个人,你被打动了,产生了很强烈的共鸣,那你就记住这个感觉,把它综艺化。而不是根据某个模式去做。如果一直做已经做过的,就很难有新的东西。
我前段时间在看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,我觉得我们综艺有时候设计感太强了,其实剧里面很多打动你的点,都是日常的场景,几个画面放在一起,情感马上就出来了。并不是靠抓马、狗血的东西抓住观众。
所以我说虽然我们在抖音做短内容,但做东西还是要有耐心,因为好东西是能让人看到的,愿意为你无条件转发。没点赞就证明你做的不行。你得打动别人,而不是只靠头部艺人获取流量。
赵林林:我觉得还是要把心思放正,很多制片人还会强调流量不行,不合作。但反过来,人家为什么和你合作,你能匹配人家的流量吗?要想你的内容的价值到底在哪。
赵林林: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排斥短内容。你把它当成一个新的内容传播介质,是给你赋能的,有可能成为内容的传播主体。不能像以前一样,有那种「短视频是猪食」的有色眼镜。
赵林林:观众能收获欢笑和感动,我们自己本身能创作,同时又能让一些有趣的优秀的人走到大众面前,对三方都有价值。所以那就做呗。不要想那么多。
你就持续做,因为很多事情是在你没想到的情况下成了的。所以有时候别太带功利性,你觉得这事儿能爆,反而未必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上一篇: 电影院电影在这里你看的是也是上海!
下一篇:没有了!
相关文章
猜你喜欢
-
在满足生存所需和创作者追求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,大千选择坚守在「综艺」这个赛道,同时「全面拥抱短视频,全面拥抱抖音,拥抱真实。」...
海角新闻2025-05-20 -
从经典双喇叭到全景声巨幕、从单一放映到多元业态、从“老克勒”记忆到网红打卡地,特别是前不久电影《》巨幅海报,让它火遍各类社交平台,甚至吸引来了不...
海角新闻2025-05-20 -
亲们,最近有没有被“刚买的飞机,刚买的飞机被打啦”这段魔性歌词洗脑?简直每时每刻都在脑袋里循环播放! ...
海角新闻2025-05-20 -
我爱搞笑52g视频在线观看网站-我爱搞笑52g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官方老版本下载V.1.12.6-中旗下载站 第二,议...
海角新闻2025-05-20 -
近日,微播易联合中国广告协会最新发布《2025与KOL营销趋势报告》,报告基于6大平台、5大趋势、50+图表深度解析,为CMO、品牌营销从业者、...
海角新闻2025-05-20